專注力是由人體的額前葉所控制,而我們所需做的不外乎有兩點,一就是增大額前葉,二就是減少而前葉的負擔。用此雙管齊下,可提升專注力。增大額前葉的作法有找到興趣,藉此鍛鍊額前葉。減少額前葉的做法有減少外在干擾及內心不要被其他的事情所牽引,就是專注於當下的意思。
專注力是由人體的額前葉所控制,而我們所需做的不外乎有兩點,一就是增大額前葉,二就是減少而前葉的負擔。用此雙管齊下,可提升專注力。增大額前葉的作法有找到興趣,藉此鍛鍊額前葉。減少額前葉的做法有減少外在干擾及內心不要被其他的事情所牽引,就是專注於當下的意思。
1.廁所沒有人打掃-就是髒亂而已呀,沒有什麼大不了的
2.不良品很多,多為人為疏失-若經營者不拿出改變決心,你就算整天煩惱還是無濟於事。最壞的情況是造成公司成本增加,減少利潤。
3.廠長與客戶私相授受-損失公司利潤,員工不遵照公司制度
4.我是員工,這是我的工作,不是我的事業,我只是講話比較大聲的員工-做自己分內的事情就好,公司利潤、制度、流程都與我無關。我唯一要做的要改變自己的心態,從以前的小我大公司,到現在大我小公司,凡事要以自己的立場去思考,不要再為了顧全大局而輸掉自己。另外,我還要不斷地讓自己成長。
5.少了父母的關愛,我還不是活得好好的,但是心理發展不健全罷了-我可以去愛我的小孩,我的老公,我的朋友。不要那麼鑽牛角尖一定要得到特定人士的愛,世界上這麼多人,絕對不要執著在某個人的身上。想要學會愛人,那就先知道如何愛自己,愛自己的第一步就是找回自尊(相信自己做得到+自己值得被如此對待)
6.辦公室小姐浪費公司資源,口口聲聲說公司經營不可那麼小氣,本身卻是個吝嗇到不行的人,慷他人之慨假大方-同4.
在公司的基本原則,如果不是針對工作,而是把別人的評價變成KPI來判斷這個人的能力,我只能說,我無法接受。無論這個別人是誰,是下屬?客人?如果過度強調別人的感受,在工作上會礙手礙腳,與其當烏鴉,誰不喜歡當喜鵲呢?如果看的不是可客觀衡量的指標,而是非常主觀的私人感覺,所有的努力就在於被別人喜歡。我可以直接說出我不幹!今天不爽的點在於對於可衡量的目標達成視而不見,卻專注於他人的情緒,他人的好評價往往來自於他可以得到什麼,或是否對他有任何利害關係,而身為管理者需要大刀闊斧地進行變革。陣痛期是必經的一個過程,如果連這個階段都無法根據目標做出權衡,而鑽牛角尖在他人的情緒上起伏,這對我的專業及人生沒有任何意義,就算再怎麼重要,就算曾經把它當成自己的事業,而如今心灰意冷的我,卻只能把它當作一份工作,養家餬口的工作。充實自己的能力,在此處學習完後,沒有任何的東西可再讓我成長,離開,是一定的。我不會讓自己的大好人生浪費在這。
對他們而言,之所以有今天這番成就,全來自於…,所以明明是缺點的,卻把他歸因為成功關鍵因素。例如:射手座B型的女士,將活在自我世界,專注於她認為重要的事情,但在他人眼裡看來卻是最無關緊要。堅持己見,不聽他人意見,甚至強迫他人使用自己的邏輯。還有牡羊座A型的先生,猶豫不決,朝令夕改,態度相當強硬,所以常常自打嘴巴,別人無法按照事情的邏輯做推論,只能依照他老爺的心情做猜測。無法改變他們既有的思考行為模式,那就改變想法去讓自己可以適應他們吧,因為他們是我無法逃避的人。針對那位女士,我就要更堅持自己的原則。而那位先生,我則是要採取讓他黑紙白字,要對自己的善變做出代價。
今天多組客人來訪,我卻感到疲憊,可能是個性使然。但我知道,如果我要達到我的目標,改變這種想法是首要的任務,我要習慣與人群接觸。做什麼如何去做反而是其次,首要任務必須改變心態,先承認自己是哪一種人,並接受這樣的自己,之後逐步做出自己可以接受的改變,循序漸進式的煮熟這隻青蛙(孤僻)。我沒有時間自怨自艾,我要設計出最適合自己的目標達成方法。
不如加入一個團體吧,或者再來制定確切的小目標吧,再不然學點什麼才藝吧,反正就是不要維持現狀就好。真的想要逃脫現在的生活,並不是現在不好,而是在舒適圈太久了,失去了衝勁與改變的動力。類似的喜歡的雜誌看久了,人好像就會落入僵化思考,對於其他領域的理解力下降。
堅持比聰明更可怕
我今天要堅持的事情就是繼續寫部落格,雖然好像沒什麼想要特別紀錄的,但是還是想到了上述的那句話”堅持比聰明更可怕”,所以就來抒發一下昨天的心情吧。昨天其實超心灰意冷(ㄘㄟˋ心)的,想不到我的豬隊友真的那麼豬。前天花了一天的時間跑了彰化台中月子中心還跑了2家月子餐,不是都已經講好了嗎?月子中心就住目前僅剩的10天,剩下的天數就靠叫月子餐+豬隊友自己洗小孩來度過30天的漫漫坐月子的日子。但豬隊友的家人不斷的傳Line叫他要考慮清楚,為什麼不住月子中心就好?不斷的傳誰誰誰住過的月子中心,要我們去參考。最終的引爆點在於豬隊友的媽媽打電話來,不斷的要求豬隊友訂月子中心,而豬隊友的答覆竟然是”也要人家願意”搞什麼?這不是已經講好的事情嗎?怎麼變成我一廂情願的認為。
一路上遇到害怕、不會的事情、想要放棄的時候,就要記得,達成目標後的喜悅與快感。如果永遠停滯不前,這一生很容易就虛度光陰,浪費大好時光。既然我的心態都已經調整好了,就要實際來設定目標,勇往直前。運用以前所學到的PDCA(計畫-行動-確認-執行)目標建立循環,定期建立目標與回饋,使用科學管理的方式讓自己的這一生,更加貼近自己理想中的人生。
107年4月份與自己約定好的目標設定
喜悅 |
計畫 |
行動/確認/執行 |
驗收 |
腦袋有內容 |
每天閱讀1個小時 |
紀錄(行事曆) 、發表(痞客幫) |
|
自信說話 |
情緒、語意正確表達、 腦中畫面清楚描述 |
情緒確定(立場判斷)→重點確認→邏輯整理(補充重點)→正確表達 |
|
|
大聲、慢慢說話、斷句 |
隨時呼吸、練習咬字清晰、舌頭放鬆 |
|
零秒反應力 |
隨時/快速有想法 |
|
|
|
快速整理、說出來 |
|
|
|
與他人分享、確認思緒 |
|
|
|
保持好奇心 |
|
|
提升理解力 |
思考-忘卻-記憶(個性) |
|
|
|
閱讀-α、β (想像力) |
|
|
外向個性 |
與他人建立連結 |
|
|
|
接受(渴望)外來刺激 |
|
|
|
把握幸運、機會、經驗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在一次次的經驗磨練中成長。在與客戶洽談的當下,已經練就左耳進右耳出的習慣,但不被影響是騙人的。情緒平淡的商討工作內容,對方突如其來的哭泣,讓我頓時之間不知如何處理。這才知道,情緒管理失當的人,在商場上,會給他人怎樣的印象。雖然某些內容會不小心走心,但是我盡量不要受他影響,或許要變態一點:看恐怖片不准用雙手遮眼睛,感到害怕時大笑;看溫馨感人的電影破口大罵,真是他X的感動;感到委屈眼淚快流出來時,指著別人的鼻子數落他的不是…想方設法來鍛鍊自己當下的情緒反應。學會包裝自己,成為一個專業的人士;學會堅強,成為一個真正勇敢的人。無論怎樣,我都非常支持我之前的看法,哭就代表認輸,就代表不夠堅強。
有些人很厲害無論在什麼時候都可以發表自己的高見,而且態度從容,自信滿分,就算被臨時提問,也能保持一樣的態度。那些言之有物的人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?這本書主要教我們學習這些厲害的人,在我們看不到的時候他們所做的努力有哪些:
1.隨時都要有自己的想法
把事情從頭到尾思考過一次,不要事不關己,就算真的與自己無關,也設試問自己,若是自己與到此情況,會有什麼反應?時常進入摩擬情境,可以讓自己更有同理心,甚至,也可設想,問題是如何發生的…延伸出更深入的思考
2.保持好奇心
跟第一點有類似的重點,主要是活化自己的腦袋。發展多元興趣
3.預先想好問題
拿到一素材時,可以設想如果分享給別人,別人會提出怎樣的問題。然後針對此問題,預先找到答案,如此一來,就不用擔心被他人問倒了。就算被問倒也無須驚恐,只需要找出問題的答案或與他進行討論即可。
4.一有想法立刻與他人分享
建立良性循環,刺激思路,並在與他人分享的過程當中,可以確定自己的想法,並藉由其他人的參與腦力激盪,事情變得更加明確。另外,也可以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,嘗試用不同的方式,找到最適合的表達方法。
5.迅速地擁有自己的想法,實際練習方法
(1)做什麼事情都非常的快速
(2)不必等蒐集到全部的資料,才開始思考
(3)一看到素材就要有自己的想法、評論
6.不要輕言放棄
一開始事情不會那麼順利,養成習慣後,即會逐漸上手,產生自信
7.忘記失敗經驗
或許在會議上或對話中表現得不慎理想,但絕對不要當下進行檢討,而要面不改色的,繼續這場會議會對話。檢討是必要的,但絕非現在。
8.表達方法
放慢說話速度,說太快對方沒理解豈不是白說了。
9.在生活中盡量找到機會練習
上述總總要落實到自己的生活當入中,可以加速達成成為一個零秒思考力的人
10.A4筆記術
將自計的想法完全的寫出來,有的時候光是寫出來,心情就會瞬間好很多了。另外也可以排除不安與緊張的情緒。無須多想,有時多想只會鑽牛角尖,倒不如直接寫出來吧
以上是昨天看的零秒思考力,自己腦海中的印象,書現在不在我的身邊,或需有一些我認為是重點的地方沒寫齊,若有的話,等我想到後再補足吧。
為了要讓自己可以快速的閱讀一本書,不管什麼樣的方法我都願意嘗試,速讀雖然聽起來很厲害,但是沒受過正規訓練的我,只知道他的皮毛,無法有效地得到它所帶來的好處。比如說,用眼睛掃描過文字,就算看不懂其意思也不管,這樣聽起來真的很迷人,腦袋放空眼睛卻仍不斷地做工,就算我忽然恍神也沒關係,因為他不強調理解力,只講求眼睛快速地掃過。當然,後面仍有驗證機制。回想剛剛用眼睛掃射了些什麼,利用短暫的記憶力似乎能夠說出個大概,就算不了解的事項呢,也可以用短暫的記憶用”背誦”出來。但短期沒經過思考加工的記憶是很不可靠的,且在講求速度節奏感的基礎下,很難有時間停下來針對自己感興趣或不料了解的資訊做一整理。所以對我而言,喜歡嘗試用不同方法的我而言,速讀絕對不適合我,雖然它的成效被如此歌頌著,但卻與我無緣吧。
我較崇尚的是使用折書腳、畫線破壞的方式來好好讀一本書,並且在每一次閱讀的時候,因為當下的感想認為的重點會隨著心境的不同而改變,所以第二次閱讀的時候會針對第一次有做折書腳的頁面,在做一次重新閱讀,也會在畫上不同的重點,或者認為此頁沒有折起來的必要,而將對折的書腳攤平,但很醜的記號不會因此消失(笑)。這是我很久以前就在使用的讀書方法,我還是習慣用這樣的節奏去閱讀。如果書不是我的,又或者很多內容我都需要大量記憶呢?像文科的教科書。我會使用最笨的方式:用雙手抄錄。透過自學的方式,就是這樣讓我錄取兩家國立研究所。一開始很痛苦,但是只要將相關資料備齊,原本4~5本向字典一樣後的教科書,經過自己沒日沒夜的抄錄,原子筆不斷地用到沒水,到後面截錄為一本活頁夾,那種痛快感真的不言而喻。該科目只需要看這本即可,除此便能舒緩書看不完的心理壓力,但是這種的讀書方法就只能應付考試,使用太久人會變笨!
如果書不是我的,現在更進階版的為使用彩色標籤貼,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,針對書中的內容,分別作上不同的記號。比如:紅-此書核心重點;紫-核心重點的說明;藍-還需再次理解…根據自己對這本書想要得到些什麼,有不同的目的,而產生不同的閱讀心境。比如長篇小說腳色眾多時,就須有關係或腳色介紹,以利後續閱讀的理解。不過在貼標籤時,我都會用鉛筆另外在書上輕輕作個記號,翻到此頁時只需看作記號的地方即可。標籤在下次閱讀時,或許會被我撕掉,或修改鉛筆所做的記號。
找到可以痛快的閱讀一本書,那種痛快感,並在後續二次閱讀時可以更快速的聯想到首次閱讀時的記憶連結感。真的讓我興奮不已。在家的零碎時間,可以隨手地翻開一本自己有作標籤貼記號的一本書,跟著標籤貼的索引(顏色),隨時都可以快速地進入這本書的世界。
零散的思緒要透過有系統地整理變成自己的東西,否則一切都是無意義的資料。習慣從不同的管道來增加相關資訊,但是拼拼湊湊而成的東西,沒有經過整理,終究是昨日曇花,霎那間美麗綻放,霎那間與我無關。所謂的整理,並不是要使用筆記或者相關APP或電腦軟體系統或部落格之類的紀載,而是要透過自己的吸收,變成專屬於自己的記憶內容。最近看了一本書關於忘卻力,扭轉了大家對於忘卻的負面感官。以往的測驗往往考的都是記憶力,所以站在記憶力的對立面忘卻力往往被貼上標籤,但作者卻持相反意見。忘卻力只有不好的一面嗎?其實有些事情需要忘卻力的幫忙我們才能活得更加健康。比如過去失敗的經驗,比如一直以來想忘卻忘不掉的記憶。又或者死讀書造成過度記憶無意義的資訊,這些其實就要借助忘卻力,我們才能更健康更自然的活著。若是像書蟲般的一字不漏地背誦資訊,這其實是無意義的記憶,毫無個性的將某人的大腦內容完全複製貼上,其實在智慧型手機當道的時代,隨手搜尋即可快速掌握相關資訊,實在無須大肆周章的虐待自己的大腦。我們的記憶都要是有個性的,才會產生意義,而個性的記憶則是透過不同人對同一事件所產生不同的想法,並深植其腦海的過程,而這一切就是需要忘卻力的努力,將記憶個性化。另外,記憶與思考之間的關係也非常微妙,作者形容這兩者水火不容,互相對立,但我認為其實記憶與思考的關係沒這麼差呀。書中提到記憶力好的人或許就懶得思考,而導致思考力下滑,這樣的想法或許過於抹黑記憶力。我認為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,透過思考力的提升,對於資訊的理解力便會產生不錯的效率,而常常對於自己能夠理解或熟悉的事物,我們往往會抱持著較親切的態度及熟悉的感覺,這就會提升我們的印象,進而提升記憶力。所以真正的態度應該是同時啟用α、β 閱讀模式,自己了解的內容與不了解的內容在閱讀時,啟用不同的腦袋。不了解的內容需要使用想像力增加理解。最後在實作上,作者非常不鼓勵在聽講的當下做筆記,除了會漏掉重要的事情外,辛苦做的筆記往往回會拿出來看。且往往認為有作筆記的態度,就會讓理解力休息,產生放空或放棄思考狀態。與其認為先把所有內容認後有空再來好好研讀,倒不如在當下就吸收有用的資訊。其他與自己較完工的內容,就算日後花加倍的時間理解記憶,也會因為它的冷僻而漸漸淡忘。
片段、一知半解的訊息,其實知道了也是徒然無功,除非真的下定決心要把這些東西變成自己的,這才有意義。我所記錄的事情過於分散,事後要去回朔都是件大工程。讓事情盡量簡單,才有可能讓大腦讓出來思考。目前想要累積的方向大約有:
1.時事
2.興趣
3.工作
4.旅遊
5.生活點滴
6.育兒
7.更好的自己
8.終生學習
9.消費情報
10.讀書/電影/追劇心得
這個很像寫部落格,把自己的想法如實記錄。但相對於電腦化,我更喜歡紙本記錄的感覺,去年底買了一本行事曆,目前被我冷落在抽屜角落裡,我要把它隨身攜帶在我的包包,每天發生什麼想法,就如實的紀錄下來,之後再完整地將內容補充在活頁夾裡。活頁夾的首頁畫一張心智圖或樹狀圖,將自己想要紀錄的東西完整呈列出。
見過世面才知道自己的渺小
與外國人接觸後才發現自己的世界觀只剩下CNN.NBA,原來我是多麼的無知。以前學的英文完全忘光光了,實在很慚愧。人總是這樣,在知道自己的不足後,會想要擺脫心理的煩躁,而開始做些改變,但卻不是真正想要達成什麼遠大的目標。
腦海中的心智圖
輸入或輸出時都要在大腦形成完整的心智圖,除了整理訊息外,該如何表達,要強調什麼重點,如何說的引人入勝,再配合當下情緒。這樣的過程因為沒有養成習慣,所以一開始絕對會排斥,但是這是聰明的人絕對會做的腦力思緒路徑,或許沒有刻意,但是在成長過程中無形養成的習慣,而我,卻是要刻意的養成,加油。當下收到訊息要輸出應該是:情緒確定(立場判斷)→核心重點確認→資訊邏輯整理(補充核心重點)→表裡如一正確表達。以上幾個步驟看似簡單但每一個步驟卻深含了許多層面,如下:
階段 |
說明 |
情緒確定(立場判斷) |
與自身的立場吻合,不要當前後矛盾的人。又礙於情面不敢表態。或明明不感興趣的事物,為了要迎合別人而裝作超愛 |
核心重點確認 |
思維練習的一種,與過往的思維做結合。一段訊息每個人擷取的重點不盡相同,沒有所謂好壞,只有是否符合時宜的問題 |
資訊邏輯整理(補充核心重點) |
腦袋做工。腦袋不要一片空白,試著將資訊用自己慣用的邏輯串聯起來,用來補充核心重點 |
表裡如一正確表達 |
除了說話的方式外,用姿體語言,適當的態度呈現 |
內外向人格分析
延續昨天的話題,人格特質中的一環,讓大眾最了解的不外乎是內外向性格。有三個主要的指標可以區分究竟是內向或是外向。
1.精力恢復的方式
內向人格需要獨自相處;外向人格需要與他人互動恢復精力
2.對於刺激的需求程度
內向人格對於刺激的需求度較低;外向人格對於刺激需求度較高。比如看書,外向人格因過於靜態的活動刺激度不夠,而無法持續下去,相反的內向人格可接受如此程度的刺激。比如派對,外向人格結束一攤後,仍覺得不夠,繼續續攤,而內向人格在第一攤還沒結束前,或許覺得刺激的需求依達到了滿足,而中途離席。
3.交往的深淺度
一般而言,內向人格偏深度交往,外向人格偏廣度交往
以上三點是我在youtube看到擷取出來的,或許這樣的的分類過於膚淺,但是卻是一個可以讓自己藉由觀察自己或他人的行為,去做的簡單分類。
鼓勵一下自己吧,連續寫了快半個月,不管日常發生什麼事情,最需要關心的人還是自己,所以這個習慣我要一直維持下去
人格特質,能力,興趣,價值觀
以上四點,必須認真的檢視自己的特性,相對於工作上的必備,進行調整與增加。
以下用系統化的方式進行分析
|
自身特性 |
職場上所需具備的特性 |
人格特質 |
神經質(N) 經驗開放性(O) 認真性(C) |
外傾性(E) 經驗開放性(O) 認真性(C) |
能力 |
認真負責、主動積極、誠信正直、自我發展、顧客導向、風險意識、成本管理 |
主動積極、人脈建立、銷售技巧、正向思考 |
興趣 |
看電影、旅遊、看書、油畫、慢跑、 |
互動型 |
價值觀 |
|
|
追求卓越: |
品質導向: |
工作管理: |
認真負責: |
工作活力: |
主動積極: |
團隊合作: |
執行力: |
持續改善: |
溝通協調: |
人脈建立: |
顧客服務: |
影響說服: |
關懷同理: |
衝突處理: |
協商談判: |
銷售技巧: |
誠信正直: |
自我發展: |
適變能力: |
壓力承受: |
正向思考: |
分析思考: |
創新能力: |
商業敏銳: |
顧客導向: |
風險意識: |
問題解決: |
危機處理: |
策略性思考: |
團隊建立: |
管理績效: |
決策能力: |
計畫組織: |
跨團隊運作: |
成本管理: |
會議引導: |
有效授權: |
工作指導: |
激勵他人: |
建立信任: |
發展他人: |
領導魄力: |
創新管理: |
願景領導: |
這五種人格特質是:
人格五因素及其相關特征 |
||
高分者特征 |
特質量表 |
低分者特征 |
煩惱、緊張、情緒化、不安全、不准確、憂郁 |
神經質(N) |
平靜、放鬆、不情緒化、果敢,安全、自我陶醉 |
好社交、活躍、健談、樂群、樂觀、好玩樂、重感情 |
外傾性(E) |
謹慎、冷靜、無精打采、冷淡、厭於做事、退讓、話少 |
好奇、興趣廣泛、有創造力、有創新性、富於想象、非傳統的 |
經驗開放性(O) |
習俗化、講實際、興趣少、無藝術性、非分析性 |
心腸軟、脾氣好、信任人、助人,寬巨集大量、易輕信、直率 |
宜人性(A) |
憤世嫉俗、粗魯、多疑、不合作、報複心重、殘忍、易怒、好操縱別人 |
有條理、可靠、勤奮、自律、準時、細心、整潔、有抱負、有毅力 |
認真性(C) |
無目標、不可靠、懶惰、粗心、忪懈、不檢點、意志弱、享樂 |
每天渾渾噩噩的過日子的生活又開始了。找不到自己方向的感覺真糟,每天的例行公事,日常生活一成不變,真的很討厭。可是現階段我應該怎麼做才能有改變的動力呢?使用APP紀錄設定好的目標,每天嚴格的追蹤自己的達成率,用這樣一絲不苟的方式才能夠破除因為煩躁而開始的改變,但卻無法貫徹始終的壞習慣。我的目標就是:
1.迷人的說話方式
2.禁止反芻思考,養成當下思考,擁有好奇心
3.具體的業務目標
4.加強與他人之間的連結
5.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
其他已經建立的例如每天寫部落格,內心已經建立的心態,這些要繼續保持下去
最激烈的做法不是和某人對罵或幹架,而是根本就不覺得有這個人的存在。當這個人對我不重要我又沒辦法擺脫他時,它的存在對我而言一點都沒意義。就當作沒這個人就好了,所以他不做某些事情時,不要恨得牙癢癢,那裡本來就沒有人啊。與其揣測它怎麼會做出如此行為,倒不如將寶貴的時間調整好自己的心態。
過度自信可以因為別人的棄權而佔到便宜
謙虛這個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耳熟能響。儒家思想渲染謙虛美德的情況下,70分把握的事情,或許只會說到60分。同樣10分的差距,說到80分,或許給對方帶來不同的感受,但是對自身而言或許心理不那麼踏實。但是如果風險不大的情況下,自信一點與對方進行心理戰,贏了就賺到了,輸了就算了。過度自信可以用說話的態度,自抬身價,說無關緊要的垃圾話來攻擊對方,目的並不是要挑釁對方產生暴力,而是要逼退對方。過度自信的人往往有主動插旗的動機,而他們願意這樣做,是因為他們相信自己說到做到。所謂的垃圾話、自抬身價的內容是真的嗎?我質疑。因為這篇寫的是過度自信,所以其內容多以虛張聲勢為大宗,那如何說出與自己不相符的事,且可以臉不紅氣不喘呢?應該與當下的見機行事較直接相關。
想要針對核心原則做統一整理。基本上統一原則需要精實而非大量,三項是我覺得差不多可以隨時可以掛在心中的數目。
*目標明確,相信自己做得到,專心一志。不理會無法控制的事/人(過去/未來、他人) |
*擁有自信、方法、目標、經驗,會打敗拖延 |
以上這兩項可以合併起來如下:
專心一志,目標明確,相信自己做得到;不理會無法控制的事/人(過去/未來、他人);打敗拖延的方法就是擁有自信、方法、目標、經驗。
心智圖的意念如下,在身旁一片漆黑的環境,我心中無雜念的往前方的光源邁進,我一定能到達那邊。就算耳邊有令我害怕的耳語,阻礙我前進的因素,那些人/事如何干擾,都與我無關,因為我專心於前方的燈源。有時我會停下腳步,但是我必須隨時提醒自己具備自信、方法、目標、經驗我就不會停滯不前。
另外兩個的核心原則的心智圖分別為燈塔,及戴著拳擊手套的自己,分別代表著自己的原則與堅強的自己。以上三個心智圖可以融為一體。在漆黑的道路上因為有燈塔,所以我不會迷失方向,而帶著拳擊手套的自己堅強地走著。
蘿蔔羊肉湯
咳嗽了好久,今天老爸特地去菜市場買食材,要煮蘿蔔羊肉湯,說叔叔只要感冒就會指定要喝這一味。喝兩大碗,果真想要咳嗽的不舒服感已經漸緩,身體也暖了起來,心裡也是。一邊喝一邊感覺我真幸福,不舒服感也就漸漸消逝。傳統的家庭不會把愛掛在嘴邊,不僅矯情又多餘。常常會將叨唸當作是一種關心,用實際的行動代表千言萬語,雖然不曾說出口,但親子間的連結不是用三言兩語或物質生活就可以打發的。來自於內心的的彼此關心,才是永遠不會斷的連結。
真的會打從內心尊重作家,可以將觀察到的事物,經過自己的見解後,傳遞出來。這當中只要有一差錯,呈現出來的感覺就會截然不同。作家基本上是觀察家,哲學家,作家的共同體。只把重點放在寫作的這一個環節上實在大錯特錯,文思泉湧的感覺,應該就是觀察與體悟及架構後的痛快結果,可以淋淋盡至的大寫特寫。我是我的部落格中的大作家,我要做的就是將自己內心的感受,徹體的挖掘出來,進行哲學家般的思考,然後痛快的發表出來。但作家有時也會遇到話題枯竭的炯盡,類似的話題老生常談了無新意。為了拓展自己的視野,不斷的去嘗試新鮮的事物,盡情的去找那些可能,給自己機會多去嘗試。
每天撥出一些空檔,利用維基百科熱蒐的功能,在其中找出一篇感興趣的話題,當個作家,從中找到專屬於自己的思想,不一定是正確或主流的想法,但是卻是自己獨一無二的想法。本來想依新聞來做感想抒發,但是現在網路上流竄太多不知真假的新聞,還有和不懂其邏輯與表達重點的文章,還有一種最可惡的就是亂下標題,根本就是要騙點擊率的嘛。所以以上總總讓我放棄了網路新聞,而維基百科似乎取得性比傳統報紙來的便利,又能夠善用一天的瑣碎時間,不懂的領域可以不斷的多遍理解後成為自己的見解。
經濟大衰退,一般泛指2007年的金融海嘯,由於房產泡沫化及次級房貸的影響,造成全球已開發國家的政府協助銀行還債,所引發的經濟行為。對一般名眾而言因為背負高於目前房產價值的房貸,或用抵押方式獲得房貸。當房產價值打回原形時,民眾不願再繳納該繳的貸款,或者無力繳交。銀行面臨龐大的相同案件,而面臨倒閉危機